月河通识大讲堂:“春江花月夜”诗乐导赏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05-20浏览次数:108

5月15日上午,临港校区330会议室化作传统文化的立体课堂,由教务处、校友主办,通识教育中心和徐冰音乐力工作室联合承办的月河通识大讲堂——“春江花月夜”诗乐导赏会生动开讲。学校党委副书记洪春,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对外联络处副处长张跃辉,文理学院人文美育教研室教师专业学生代表在民乐雅韵与诗词哲思中感受美育浸润。



乐境解码:十段琴音绘长卷

学校校友、资深音乐媒体人徐冰携上海古凡交响乐团演奏家任丽子、戴子凡,生动演绎《春江花月夜》的十个乐段。从江楼钟鼓的醇厚开篇到欸乃归舟的悠远收束,演奏家们将旋律线条与文化意象娓娓道来,让传统民乐的张力在现代空间中自然舒展。随后两位演奏家扬琴笙合奏《望春风》,以丝竹相和的细腻肌理,勾勒出东方美学的含蓄意境。

器韵传薪:互动对话探渊源

在乐器文化分享环节,任丽子追溯扬琴自波斯传入的千年流变,戴子凡解读笙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唯一可以吹奏和声的乐器的独特性。两位演奏家以实物演示与历史脉络交织,让青铜纹饰上的乐器图腾化作可触的文化记忆,现场师生在问答中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诗心观照:文史哲思照古今

吉文斌教授谈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月夜为时空载体,通过景—情—理的层递结构,展现宇宙永恒与生命短暂的哲学思辨,将个体离愁升华为人类共通的时空感悟。其突破宫体诗的藩篱,以清丽意象与深邃哲思开创唐诗新境,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作为初唐向盛唐过渡的典范,该诗在诗歌意境开拓、抒情深度及生命意识觉醒等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奠定了盛唐气象的美学基调。

董雪静教授从隋唐诗歌转型切入,解析《春江花月夜》的文学价值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和音乐如影随形的密切关系。她指出,这首 孤篇盖全唐 的杰作,既承载着初唐文人对宇宙人生的哲思,更开创了诗歌意境营造的新维度。其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特质,恰与传统美学中的留白艺术形成跨媒介呼应。

美育润心:理工校园的人文涟漪

当扬琴的清越与笙管的浑厚渐歇,会场余韵悠长。这场融音乐导赏、文史讲解、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盛宴,不仅是一次传统艺术的当代转译,更是我校美育工作的创新实践——在理工语境中搭建人文桥梁,让《春江花月夜》的千年月光,照亮新时代青年的审美认知与文化自觉。

活动尾声,有学生表示:从乐器构造到诗歌意象,原来传统文化的肌理如此精妙。正如学校在美育实践中始终坚持的理念:当科技思维与人文精神形成和声,才能培养出既具专业深度、更有文化厚度的时代新人。此次导赏会的余音,正化作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注脚,在育人征程上谱写出更动人的篇章。

“徐冰音乐力工作室” 项目由校友、客座教授、资深音乐媒体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徐冰发起,校友、上海丝凯依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明捐助设立致力于将音乐体验和音乐实践活动引入我校,把音乐魅力转化为校园文化软实力,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通过组织我校学生开展各类音乐文化活动,组织校内外艺术团体请进来、走出去,在校内外进行艺术演出、艺术研讨、艺术比赛、艺术培训等活动,提升我校大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艺术表演能力、艺术创新能力让学生们在艺术中体验、感悟、分享、创造美好人生,助力学校提高“卓越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综合素质。(供稿文理学院人文美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