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高校第三届教学展示交流活动的重要板块——上海电机学院2025年AI教学创新月系列活动于近日顺利落幕。本次活动以 “AI赋能,‘智’造卓越现场工程师”为主题,由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围绕学校“AI+卓越现场工程师”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通过多场平行论坛及工作坊,汇聚校内外专家、企业代表及一线教师,聚焦AI驱动教育教学改革,为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新时代卓越现场工程师注入新动能。
聚焦专业建设及产教融合,实战案例引领改革
由电子信息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机械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电气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商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分别承办的“AI赋能专业升级改造论坛”和“AI赋能产教融合课程建设论坛”,深入探讨了专业升级与产教融合双轨并进。超星高级讲师胡子琦提出“AI重构专业建设”方法论,电子信息学院吕品教授分享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AI化改造经验,特别以《机器学习》课程为例,强调课程内容与智能产线技术的深度融合。上海海事大学杨华老师展示了AI驱动的围绕学生持续发展的产教融合教学设计,电气学院王芳副教授以“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为例,商学院耿裕清副教授以“工业品营销”为例,详解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程的全流程。
AI赋能专业升级改造论坛
AI赋能产教融合课程建设论坛
聚焦微专业及数智课程建设,现场体验动手实操
由设计与艺术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文理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外国语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材料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分别承办的“AI+微专业建设论坛”和“数智课程建设论坛”,展示了微专业与数智课程创新实践。超星讲师贾璞玉提出“任务引擎+AI支撑”微专业建设路径,设计艺术学院侯佳副教授分享“新媒体设计制作与运营”微专业案例,文理学院繆银凤老师分享AI赋能“数学模型与智能计算”微专业建设方案。智慧树顾问薄雅君解析知识图谱与数智课程建设要素,材料学院苗青副教授分享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模具制造工艺”的建设经验与教学改革体会,外国语学院教师刘巍与王珍珍分别以“大学英语1A”和“英汉口译”分享人文学科与AI技术的结合,陈涛副院长更是带领大家现场体验“豆包”AI口语交互。
AI+微专业建设论坛
数智课程建设论坛
本次活动是学校推进 “AI+卓越现场工程师”行动计划的关键一环,有效推动“专业升级、智能教学、师资培育”三大目标加速实现。未来三年,学校将持续深化具有电机特色的 “智慧化教、个性化学、智能化管” 育人模式,力争培养具备“AI+工程双能力”的卓越现场工程师,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供稿: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